爸爸妈妈,大家好,本期自然小百科中我们讲到了人为什么会换牙,即人的一生共有两幅牙齿,一副是在婴儿出后六个月左右逐渐长起来的乳牙,而每一颗乳牙下面都有一颗恒牙牙胚,直到六岁开始更换恒牙。而宝宝是否能够拥有一口健康漂亮的好牙,与日常的护理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爸爸妈妈必须要及时了解一些换牙期孩子常见问题和护理措施,才能顺利的帮助孩子度过换牙期。
常见问题:
一、孩子迟早要换牙,乳牙坏了需要补么?
宝宝乳牙6个月左右开始萌出,知道3岁左右长齐,6岁左右乳牙被第一颗恒牙替换,宝宝乳牙全部替换完要到12岁左右,意味着宝宝从吃辅食开始到12岁阶段的营养摄入一直要靠这幅乳牙,而小朋友从出生到12岁身体发育变化非常大,此阶段的机体生长发育非常重。
而且易患乳牙龋,造成孩子摄入食物有问题,营养不足;其次会降低孩子的咀嚼功能,引发剧烈疼痛,还会影响恒牙的生长发育和萌出,导致牙列畸形。
二、被忽视的“六龄齿”。
关于六龄齿,大部分家长不是很了解。六龄齿,顾名思义,就是孩子六岁左右长出的牙齿。六龄齿的特点:直接长出来,是最早长出的一颗恒牙。在乳牙列的最里端萌出,但在萌出早期,容易龋坏。家长又误认其为乳牙而不加重视,一旦患龋,无可替换,后果严重。
三、孩子为何长出双排牙。
一般恒牙萌出前,乳牙会自行脱落,一旦恒牙已经长出,而乳牙却顽固如初,不肯“让位”,即乳牙滞留现象。迫使恒牙错位萌出,形成双排牙。令牙齿排列不整,咬合不正。妨碍咀嚼功能,影响消化吸收,影响孩子面容美观。
四、咬指甲等不良习惯。
儿童换牙一般需要6-7年,容易养成吐舌、吮指、咬唇、舔牙、咬指甲等不良习惯,会造成牙列不齐,咬合紊乱等畸形问题。
五、超过换牙年龄,乳牙为何迟迟不换?
每颗乳牙下面都有一颗恒牙牙胚,自出生逐渐钙化,直至六岁长成坚固的恒牙。可有些时候,孩子乳牙未脱落而恒牙还未萌出,注意不要轻易拔掉乳牙,这样的情况可能是恒压先天性缺失,要尽量保持乳牙。
解决办法:
一、重视及治疗乳牙龋病,不能因为乳牙要被替换,而不预防及治疗乳牙龋病。
换牙期间,家长要督促儿童刷牙,夜晚临睡前的那次最重要,最好由大人帮忙刷,养成早晚刷牙和吃完东西漱口的好习惯,保持口腔处于清洁的状态;定期做检查,及时修补龋洞;选择儿童专用的牙刷(牙头小,避免牙刷伸到里面造成呕吐)和牙膏,也可以为宝宝选择一款电动牙刷。
二、提醒孩子不要舔牙。
乳牙脱落后,恒牙长出来时,会出现发痒的迹象,这时候,应该提醒孩子不要用舌头去舔牙龈,否则牙龈变得坚硬肥厚,就会阻碍恒牙的萌出。具体可以对孩子做相关教育引导,在孩子舔牙的时候转移其注意力。
三、为“六龄齿”穿上“防护衣”
宝宝六岁长出的恒牙在宝宝一生咀嚼中担任着最重要的角色。因此要重点保护六龄齿。除了用牙卫生,定期检查和及时修补龋洞以外,还可以为六龄齿穿上“防护衣”。“六龄齿”萌出最早,牙合面的窝沟裂隙较多,食物容易滞留。如果宝贝不注意刷牙,又喜欢甜食,那么这可牙最容易发生龋坏,因此,待“六龄齿”尚未龋坏,可以采取窝沟封闭术,给他们穿上“保护衣”,可预防其龋坏。
四、科学对待滞留牙,避免牙齿不整齐或造成双排牙。
换牙期间儿童要多吃纤维素高并且有一定硬度的食物,比如:胡萝卜,水果、豆类、玉米等,以保持对乳牙的刺激作用,促使乳牙及时脱落。如果恒牙已经开始萌出,乳牙还没有松动和脱落的迹象,应该及时到医院拔掉乳牙,腾出新的空间,以防恒牙生长错位,使得恒牙列不整齐,影响美观。其次,要促进钙质的吸收,家长要督促宝宝多吃含钙的时候,比如牛奶、芝士、豆腐等。
五、及时纠正孩子不良习惯,啃指甲、舔牙齿、咬铅笔等影响牙齿变形的行为。
六、门牙间隙不必担忧。
有些家长发现孩子新长出的两颗门牙之间出现了空隙,有的甚至呈八字形,为此担心孩子的门牙长不好,其实,恒牙的萌出是有一定顺序和时间的。门牙萌出的时间是6-9岁,侧切牙为7-11。所以只要等到孩子侧切牙萌出后间隙就会自然消失。
原来孩子的换牙期有这么多的问题,亲爱的爸爸们,你们了解了么?赶快行动起来为宝贝拥有一口健康漂亮的好牙而努力吧。
-长按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