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广颖建议:按照不同病种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

2023-05-10 14:56:27

为改变我国卫生资源配置的不平衡,新一轮医疗改革以建立分级诊疗体系为方向和目标,调整病人的流向,将大部分病人留在基层,以缓解大型医院就医压力。

,明确提出了今后医疗改革的五项重点任务,一是建立科学合理的分级诊疗制度。文件指出,“从家庭承包服务和医疗联营开始,医疗保险支付政策和医疗服务价格应进一步完善和实施,合理引导病人有序就医。

因此,首都医科大学卫生管理与教育学院教授高光英指出,目前建立分级诊疗体系的措施主要有两种:医学界和家庭承包服务。她建议,在此基础上,以医疗保险报销比例为价格杠杆,根据不同的疾病,进一步构建分级诊疗体系。

高光英说,按照疾病类型进行分级诊断和治疗,就是规定不同医疗机构对不同类型疾病的治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作为一流医院,开展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治,承担普通疾病的治疗、健康教育、公共卫生等服务职能。县医院作为二级医院和区域医疗中心,开展综合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同时开展基层医疗机构的技术指导,省市医疗机构作为三级医院开展疑难杂病的诊疗和科研教学工作,承担促进医学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职能。

此外,要建立转诊制度,充分发挥医疗保险价格杠杆的作用,通过不同比例的医疗保险报销,调整患者的流量。一级医院不能诊断和治疗的疾病,转诊到二级医院,二级医院承担看门人的角色。除紧急情况外,二级医院转诊诊所不发生医疗费用,医疗保险不予报销。在报销比例上,一般原则是基层报销比例越高,医院报销比例越低。

高光英表示,这一措施的理论基础是四点。首先,回归到各级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符合医疗服务制度本身的内在规律。二是实施差异化补偿政策,体现卫生筹资的公平原则。第三,通过医学界实现对疾病种类的分级诊断和治疗,这有利于实现强基层的实现。第四,按疾病类型进行诊断,三级医院回归小、小型综合学院模式。

高光英指出,建立分级诊疗体系的途径应该是根据疾病类型进行调整,而不是仅仅依靠价格杠杆的调整,价格杠杆是辅助措施,而按疾病类型建立分级诊断和治疗是符合医学发展规律的方法和途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建立起合理医疗、明确功能定位的三级医疗服务体系,实现分级诊疗体系建设,提高卫生资源配置效率,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九江牙医推荐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