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6.14是世界献血者日,今年是第15个献血者日,主题是“为他人献血,共享生命”。虽然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已经全面建立,人们的献血意识越来越强,但仍有一些朋友对无偿献血持观望态度。你想在献血前空腹吗?献血会上瘾吗?花钱买血是不是不合理?下面的编辑列举了一些关于献血的虚假谣言,并向你揭露了献血的迷雾。
第一:献血前免费。
在献血之前,你应该少吃,不要空着肚子献血。这样,献血者在献血时处于良好的生理状态,同时避免了大量补血引起的血浆脂肪含量过高造成的血液质量问题。
谣言二:无偿献血会导致健康人贫血。
成人的总血容量约为4000毫升至5000毫升,献血量一般只占总血容量的5%至10%。献血后,人体的造血组织会自动加速造血,同时也可以补充和调节储存在脾、肝、肺、皮肤等“血库”中的血液的代偿释放。因此,按照规定的条件和间隔(不少于6个月)献血规范不会影响健康。
谣言三:无偿献血会降低免疫力。
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看,构成人类免疫抗病能力的主要物质是白细胞。红细胞占人类血液的很大比例,白细胞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当正常成人一次献血200 ml~400 ml时,捐献的白细胞仅占人类白细胞总数的1%~2%,1~2小时可从骨髓中补充丢失的白细胞。
谣言四:无偿献血会传播这种疾病。
献血前,血站将对献血者进行必要的健康检查,身体状况不符合献血条件,不得采血。目前,省、市血液中心和所属采血供应机构使用针头,血袋由国家严格检验合格无菌一次性医疗耗材,严格执行“一人一针”。
谣言五:无偿献血会导致体重增加。
献血本身并不会导致脂肪,主要是因为需要补充献血心理,摄入过多的营养。其实,献血后,饮食正常,多喝水,宜吃瘦肉、鸡蛋、豆制品等高蛋白含量的食品和新鲜蔬菜、水果。血液中的各种成分可以通过自身的新陈代谢迅速恢复,大量的补充剂和长时间的休息可能导致体重增加。
免费献血可能是一种上瘾。
献血后,人们会以正常的速度再生血液,不会因为过多的血液生产而一直强迫献血者献血。血液可以挽救病人的生命,这种“救死扶伤”的责任感和荣誉感是献血者多次献血的主要原因!济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州华侨医院)心理学主任潘继阳教授也表示,除非个人有心理异常,否则不会出现这种现象。
谣言7:无偿献血导致血压异常
捐献者血压:
12.0kPa(90 MmHg)≤收缩压<18.7kPa(140 MmHg)
≤舒张压<12.0kPa(90 MmHg)
脉压差:30 mmHg/4.0kPa。
献血者献血后血压异常,常由精神紧张或情绪激动引起。只要注意休息和情绪稳定,血压很快就会恢复正常,这不会导致病理性高血压或低血压。
免费献血会影响生育。
一个人的生育能力取决于生殖系统的正常发展和受精卵的生长发育条件,这与是否献血没有直接关系。
对献血者健康检查的要求规定,“有经期的妇女在堕胎前后、怀孕和堕胎后不到6个月、分娩和哺乳不足一年的妇女”。献血者暂时不准献血,男性献血者在正常范围内少量献血后,立即调动造血功能,补充机体髓系造血,使新陈代谢旺盛。
谣言9:医务人员不献血
以前有很多医务人员在媒体上报道献血,医生在保证紧急血液供应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直到2018年3月,重庆、福建等地医院才积极开展无偿献血活动。
谣言10:无偿献血,用血不合理
,只为血液的采集、储存、分离和检验支付费用。。
血站属于政府组织的公共福利专业公共卫生组织。它由有关政府部门监督和审计。无偿献血不用于牟利。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九江牙医推荐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