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尿床很正常?NO!5周岁以上还“画地图”可能就是病!

2023-05-18 23:00:13


妈妈对不起,我昨天不小心又在床上画地图了,今天晚上一定不会了;


妈妈,你不要告诉别的小朋友妈妈我尿床的事哦,我好不容易才跟他们成为好朋友的;


妈妈,老师说这周末去露营,我也好想去啊,可是我怕小朋友们发现会笑话我……

有这样一部分孩子

夜夜相伴入眠的不是童话故事和洋娃娃,而是再次尿床的担心


在学校不是与小伙伴分享糖果与开心,而是小心翼翼害怕被嘲笑


回到家不是给爸妈讲述学校里的故事,而是偷偷洗床单不想被发现


孩提时代本应是无忧无虑的,不该让“尿床”在幼小心灵里留下创伤


♫. ♪~♬..♩

尿床是一种病,并不是谁的错

尿床在医学上称为儿童夜遗尿,指5周岁以上孩子夜间不能从睡眠中醒来而发生无意识的排尿。


相关资料表明,约16%的5岁儿童和10%的7岁儿童患有夜遗尿,并且有0.5-2%左右的患儿会一直持续到成年。


儿童夜遗尿的病因比较复杂,可能跟遗传、生长发育延迟、心理等各种因素相关。


目前国际上最为认可的说法是:孩子自身“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等原因导致夜间尿量过多,超过了膀胱的储尿容量,这种情况发生时孩子不能从睡眠中醒过来,从而发生了遗尿。


在生活中,尿床并没有被当作一种病来予以重视。当原以为“大一点就不会尿床了”的孩子仍在尿床时,不少家长会责怪孩子“笨”、“不长记性”、“不听话”,殊不知,这对情况改善毫无益处,反而会加重孩子的心理压力。


多数父母认为尿床会随着年龄增长而自愈,但实际上仅有18.2%的家长在孩子5岁后仍然尿床会带孩子去寻求医生的帮助,即使每天均有尿床的孩子,也仅有40.9%的家长会带孩子就诊。


尿床是一种病,不是孩子的错,及时就诊才是有益的事。

尿床的危害巨大,需积极治疗

尿床的危害不单是增加了家长频繁换洗床单衣物的劳力,孩子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受损,性格、生活因此被影响才是最严重的。这种影响如果延续到成年,还可能会影响他们的事业、甚至婚恋。


有研究表明,尿床是儿童时期的第三大创伤事件,仅次于父母离婚和吵架。因此,有尿床的困扰,必须引起家长重视,及早规范治疗,绝大多数患者都能够治愈。


五岁以上每周尿床超过两次算遗尿

什么情况算遗尿,需要引起重视?


专家指出,如果孩子年龄超过5岁,每周还尿床两次以上,就可以诊断是遗尿了。


尿床的孩子要做好生活管理

对付遗尿,除了吃药等医疗手段,生活管理也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如果家里的孩子经常尿床,建议家长要督促孩子做到以下几点——


生活要有规律,白天不宜太疲劳,晚上早点入睡,养成睡前排尿的习惯,睡前不要过度兴奋(如:看惊恐影视及玩游戏)或剧烈活动。


白天可以喝牛奶、豆浆、大量喝水,晚餐后严格控水,下午6点钟以后不吃酸甜类的水果和饮料。定时晚餐(不能太晚),有利掌握排尿规律。


调整饮食结构,清淡饮食,尤其晚餐少吃流质、冷、辣、甜、咸及刺激性食物,不吃凉性和利尿性食物(如:西瓜)。


注意清洗外阴、包皮,清除局部感染,如果孩子有便秘的问题,也要及时治疗。

申明:

稿件来源于平台原创或网络转载,用于志愿者交流学习使用,若涉及版权,或版权人不愿意在本平台刊载,请与小编联系,小编收到信息后会在24小时内处理。

赛鸥公益.

感统训练志愿者服务中心

Saiouv

为孩子撑起一片蓝天

杭州市下城区赛鸥青少年感统训练公益服务中心是由杭州市下城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共青团杭州市下城区委员会、杭州市下城区残联、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儿童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杭州复旦医院致力于关心青少年儿童心理健康成长的公益组织。通过招募社会爱心人士,组建志愿者队伍。开展师资培训,培训志愿者感觉统合训练教学技能,志愿者们走进社区、走进校园进行感觉统合训练培训健康讲座,普及感统训练知识方法,开展青少年感统训练公益服务项目,“赛鸥复旦儿童关爱基金”2018年度公益援助活动正在孩子们提供精准帮扶。

by 赛鸥公益

赠人玫瑰 手有余香,放到圈子里,感受花香。

    


  爱,是一种无声的诺言

只要轻轻一点火花

就能让世界充满温暖;

  爱,是一种无偿的交换

只要小小一缕奉献

就能让彼此真诚相待。

  作为一名大学生

  作为一名志愿者

  我愿意把我的爱心化为行动

——赛鸥公益志愿者



点击阅读原文,关注赛鸥公益,关注志愿者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九江牙医推荐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