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建立长期护理险 明年将全市推开

2023-05-10 14:56:27

昨天,记者从市人事局获悉,市将建立政策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并将于明年在石景山区开展试点工作。在“十三五”期间,形成了符合本市实际的政策性长效护理保险制度框架,并逐步在城市中推行。

退休金增至3573元

北京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1.95岁。为了帮助老年人有一种关爱意识,老年人有安全感,医疗和护理相结合,城市继续完善养老保险待遇,提高医疗保险保障水平,使被保险人分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为此,本市将建立政策性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今年,根据市政府和市人大的要求,在海淀区开展商业性长期护理保险的基础上,,研究和提出了建立政策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基本思路和制度框架,解决了“资金从哪里来,在哪里花钱,怎么用好”等关键难题。并将于明年在石景山区开始试点工作。“十三五”期间,形成了符合本市实际的政策性长效护理保险制度框架,并逐步在全市推行。

同时,为了减轻居家老人的实际困难,更换医院病床,本市人力和社会保障部门将家庭医疗服务纳入医疗保险报销的范围,鼓励和支持社区为老年人建立家庭病床,从而更好地保障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此外,对本市老年人群体继续完善养老保险待遇.退休职工的养老金从三年前的每月2773元增加到每月3573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金由每月390元增加到510元,年均增长9.35%。这使得老年群体的养老金待遇得到了更充分的保障。

此外,该市还建立了指定的医疗保险网络,方便群众就医,使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和脑血管病的老年人能够得到2个月的长期处方补偿。

将三个社会保障率降低84亿元/年的负担减少

近年来,全市社会保障实现了“三减”,通过减让减负,保障社会稳定。其中,城市降低了社会保障率,减轻了企业的负担。2015年,该市工伤保险费率普遍降低,平均费率降至0.45%以下;2016年,两种社会保障率被分阶段降低,其中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为20%至19%,失业保险单位为0.8%。降低三种社会保障率后,不会影响全部社会保障福利的及时足额支付,也可以减少全市参保单位每年84亿元的成本。

本市减轻了城乡居民重病患者的医疗负担,制定和引入了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制度。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后,大病患者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后,大病保险可以“报销”两次。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50,000元的,报销50%,不超过5万元的,不予限制。使群众满意的是,这笔费用不需要由个人申报,医疗保险制度自动结算,报销费用将直接记入被保险人的存折。

三年来,这项政策使48666城乡居民受益,个人医疗费用负担减少了3.5亿元。

此外,为了进一步减轻特殊疾病患者的医疗负担,本市还为门诊病人制定并颁布了一项特殊的疾病政策,即对长期医疗费用负担沉重的严重医疗费用患者,门诊发生的医疗费用按住院标准报销。门诊特殊疾病种类由建立之初的3种逐渐增加到目前的9种,包括肾透析、恶性肿瘤放化疗、血友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和肾、肝、心、肺等器官移植后的抗排斥治疗。个人医疗费用由平均每年7080,000元降至5000元以下,大大减轻了特殊疾病患者的医疗负担。目前,它已经使8万多人受益。特别是今年,本市进一步简化了特殊疾病的申报程序,从原来需要经过七八个手续完成审批,到目前的“一站式”处理,病人可以不出医院门完成全部申报手续。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九江牙医推荐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