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进程加快,交通日益便利,人口物流跨境流动日益频繁,为传染病在全球的快速传播创造了契机。从疟疾、登革热、、结核病等传统传染病到手口病、禽流感、寨卡病毒、中东呼吸综合征等新的传染病,全球公共卫生挑战日益严峻。在10月27日举行的首届中国-东盟疾病防治合作论坛上,与会国家初步达成了区域合作、信息共享、联合防治的共识,主张建立中国-东盟区域传染病联合防治新机制。
据了解,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有着山水相连的联系,特别是中国西南的广西和云南,在气候和疾病谱方面是相似的,传染病的防治情况也是非常相似的。因此,早在21世纪初,中国与东盟国家就开始在疾病防治方面开展一定的合作。例如,2005年,中国和东盟国家卫生部召开了一次部长级会议,讨论区域卫生合作,促进疾病联合防治,。
在会上,与会各国介绍了自己的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系统、经验和挑战。在世卫组织、湄公河流域项目官员和中国与东盟国家代表的领导下,各国就重点传染病区域合作、信息共享机制和跨境防控战略的建立进行了专题讨论,初步达成了共同努力,共同应对传染病防治工作,在疫情中相互沟通,就防控方法进行沟通,推动建立中国-东盟区域传染病联合防治合作机制。
同日,世卫组织、东盟秘书处、湄公河流域项目组官员、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和越南7个国家卫生部的公共卫生官员、传染病预防和控制部门负责人和权威专家、美国疾病控制专家、中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官员、中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官员和专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共卫生官员或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专家,以及广西的公共卫生专家参加了论坛。
在会议上,中国代表提议建立突发传染病区域联合应对机制。建立突发传染病区域应急管理联合演练机制,提高区域专业人员应对和协调突发传染病疫情的能力,加强区域传染病监测合作,建立区域传染病特别是边境地区传染病联合监测合作机制,加强疫情信息的及时交流和共享,提高区域传染病实验室的检测水平,达成初步共识。此外,参与国还就加强区域公共卫生人员的交流和培训、建立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合作交流机制、确定中国与东盟国家在疾病预防和控制领域的合作联系等问题达成了共识。同时,决定每两年举办一次中国-东盟疾病预防与控制合作论坛。
据报道,10月28日,疾病控制论坛将举行10次特别讨论,主要讨论疟疾、手口病、禽流感、寨卡病毒疾病、、肺结核等领域,分享传染病、交流经验和学术讨论。
相关阅读:
手足口病病因学
手足口病症状
手足口病呢?
手足口病的诊断
手足口病的治疗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九江牙医推荐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