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它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我们把食物分成粗粒和细粒。粗粒与我们通常吃的精米和白面相比,包括玉米、紫色大米、高粱、燕麦、荞麦和其他谷物、大豆、绿豆、红豆、黑豆、蚕豆、豌豆和其他豆类、甘薯、山药、土豆和其他块茎。由于粗粮加工简单,许多营养物质得以保存。
据说粗粮、细粮始于上世纪60年代、70年代,当时天灾人祸,粮食匮乏,城镇居民的粮食供给是固定的。没有食物书籍,没有粮票,即使你有钱,你也买不到馒头,一碗面条吃。向城市居民供应的粮食主要是南方的大米和面粉,在北方称为细粮。此外,还有其他一些食物,包括玉米、小米、高粱、燕麦、荞麦、大麦等,还有大豆、绿豆、红豆、绿豆等,即粗粮。因此,细粒和粗粒是有区别的。这样的说法也是合理的,因为细粒需要仔细加工,粗粒只能通过简单的粗加工或不加工才能食用。
在细粒、粗粒和味觉问题上,粗粒的味道比细粒少。20世纪60年代出生的大多数人都有吃玉米面条、高粱面条和其他粗粮的经验。
与20年前相比,现在我们吃的“细”越来越少,尤其是“粗粮”,吃的肉越来越多。这种饮食的改变不仅对健康有害,而且增加了患慢性病的风险。因此,“中国居民饮食指南”的第一条建议是:“食物多样化,以谷类为基础,粗加工和精细搭配。”“食物多样性”是指确保提供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素;“谷类基础”,即确保充足的能量,避免过多的动物食物,预防慢性病。
对“厚搭配”的理解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经常吃粗粮
由于加工简单,粗粒中膳食纤维、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明显高于大米和白粉。
2.“吃不腻精”不利于健康。
加工后,谷物往往会失去一些营养物质,特别是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它们也容易缺乏营养和膳食成分。以细白粉为例,其膳食纤维和维生素B1仅为标准粉的1%。少吃加工精米和白面。
3.合理搭配不同品种的粮食,提高营养价值。
谷类作物蛋白质中赖氨酸含量较低,为限制性氨基酸,而豆科蛋白富含赖氨酸,而蛋氨酸含量较低,为其限制性氨基酸。如果谷物和豆类一起使用,它们的限制性氨基酸相互补充,大大提高了它们的蛋白质的生理效果。
4.合理食用粗粮有利于预防和控制肥胖、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与细粒相比,粗粒更有利于预防高血糖。在一定主食摄入量的前提下,每天吃85克全麦,可以降低患慢性病的风险,有助于控制体重。因此,建议最好一天吃50克以上的粗粒。
5、吃粗粮有利于健康,但不能只吃粗粮!
由于粗粒中含有较多的植酸,会减少对某些矿物的吸收和利用。因此,我们不应只吃粗粮,而不应吃细粮。
食用粗粮的几种方法可供参考:
1.粗粒精细种植
玉米面可以做成发饼,再加上几个枣,还可以加一点糖来做甜发蛋糕。
玉米面、豆面、小米面条一起筑巢,不仅味道好,而且营养也可以互补。
2.混合谷物粥
将各种杂粮一起放入粥中,味道鲜美,营养丰富。
3,豆类
制作豆腐或豆制品可以大大提高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九江牙医推荐联盟